影片重點整理
00:00 洒吞研究細胞的動機
染色體一定是成對的嗎?
洒吞在觀察蝗蟲體細胞時發現染色體長短不一,且每個染色體都可以找到另一個相似長度的染色體,因此推論體細胞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。
染色體不一定是成對的,例如在精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是不成對的。
生活中有許多物種沒有成對染色體,例如有許多植物的染色體是三個一組、四個一組,三個以上染色體組成的組別稱為多倍體。
影片重點整理
03:29 洒吞發現染色體成對
為何減數分裂的染色體數目要減半呢?
減數分裂能使得親代與子代的染色體數目相同
洒吞觀察蝗蟲體細胞減數分裂成精卵細胞的過程,發現精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只剩一半,原本成對的染色體只會各留下其中一條。經由精卵細胞結合後,新的子代就會再次擁有成對染色體。
染色體數目增加或減少可能會造成畸變或是生理功能異常。例如多數唐氏症患者即是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,易出現發展遲緩或其他健康疾病。
影片重點整理
04:55 洒吞觀察減數分裂染色體數目
怎麼得知染色體與遺傳有關?
包法利的海膽實驗發現: 海膽卵細胞與移除細胞核的精細胞結合後,子代只會顯示有細胞核的母方特徵。
已知染色體位於細胞核中,而又包法利的海膽實驗發現細胞核可以控制遺傳特徵,推論細胞核中存在遺傳因子。再加上染色體成對的特性與孟德爾遺傳因子很相似,威爾森因此推論染色體就是孟德爾所描述的遺傳因子,染色體與遺傳有關。
影片重點整理
07:50 包法利海膽實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