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LIS會員,自然備課就來LIS

加入LIS會員,自然備課就來LIS

使用Facebook登入 使用Google登入

創建帳號,及接受服務條款。

LIS情境科學教材

  • LIS科學史
  • LIS實驗室
  • 關於LIS
  • 教材介紹
支持LIS 撰寫
登入
  • LIS科學史(current)
  • LIS實驗室
  • 關於LIS
  • 教材介紹
  • 支持LIS
  • 登入
3
情境科學教材 自然備課就來LIS

慣性-伽利略

2018年8月28日
3
十四世紀布里丹博士曾提出:「物體物體被拋擲後,明明沒有施力,離開手卻會繼續運動的問題」與假說,到底物體的運動是怎麼回事?

其實十六世紀以前,歐洲思想的發展被教會嚴密掌握,
唯有被教會審定的思想才是正確的,被認為是知識,
其中一條教會被審定的思想即是:「物體持續受到推力才會運動」。

到了十六世紀,伽利略透過斜坡實驗發現,球可以從斜面軌道的一端,滾到另一端等高的位置,中間會經歷加速和減速的過程。
斜面上有重力拉住球,使球加速,滾到另一端等高的位置時,重力的加速影響被抵消。
但若另一端的軌道是平面,重力的加速影響不會被底小,球滾到平面上會如何運動?伽利略認為球不需要力仍會運動,並會無限制地往前。
這就是物體「懶惰」的習慣,或者說「慣性」。
就算教會逼他承認他的論點充滿錯誤,他仍認為這是不可磨滅的真理。

牛頓正是奠基於伽利略實驗的成果,才能提出我們所熟知的「運動定律」。
伽利略-慣性.pdf


參考資料


慣性-伽利略[文本]
力與運動
0 慣性-伽利略[文本]
LIS官方帳號 LIS官方帳號
留言
目前無法使用評論
自然備課就來LIS

自然備課就來LIS

  • LIS科學史
  • LIS實驗室
  • 關於LIS
  • 教育夥伴
支持LIS
自然備課就來LIS

自然備課就來LIS

支持LIS
  • LIS科學史
  • LIS實驗室
  • 關於LIS
  • 教育夥伴
支持LIS
  • LIS科學史
  • LIS實驗室
  • 關於LIS
  • 教育夥伴
自然備課就來LIS

Copyright © 2019 LIS - All Rights Reserved. Crafted with in TPE.